找到相关内容1102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海六十年 ——“且以惠能自居 谈泳君的肯定”

    ”而造作诸业,包括善与恶以及等因素,或者说是成分,以至把原本清净庄严的佛性给掩盖了;就像是人类为欲与外缘发生冲击,往往会掩盖了理智一般,而造下了无穷的后患,不得不自作自受,有着相通的道理。也因此,...的、的每一众生的业,在禅那之学的发掘与突破以后,同时于业识的清净,亦为完全专利性,外人不能共享或分享;理由是业的造作因果,在于自作自受,业的清净作用,同样是如此这般;即使是共业,感报亦复如是!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4464006.html
  • 敦煌本《坛经》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

    局限于般若空宗的范围之内,而是用大乘的中道不二的思维模式将大乘有宗的佛性思想与般若空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既体悟一切事物本性“空寂”、“本源空寂”,又要认识“性含万法”,避免“空”,做到对外“于... │蜜经 │般若波罗蜜经│ 2 │ 题目、34 │ │  ├───────┼──────┼──────┼────────┼───...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3064296.html
  • 法 相 学

    可见,某某不可见;某某善,某某不善,某某;某某世间,某某出世间;某某法有上,某某法无上。如是等品类无边故,差别亦无边。于其自类中皆共遍故,名为共相。又有诸法真实谛理,胜义之相,所谓空性、择灭、非...法轮。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自性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自性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初二有上有容,...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5864353.html
  • 冯学成--心地法门的关键

    不属于不知。”--大道不属于认识对象,但也不是不要意识。因为“知是妄觉,不知是”。   学会照镜子   前年,在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 ,有人提问说:《楞严经》所言“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冯学成--心地法门的关键  《漫谈信心铭》节选  至道难小道难  前面讲的都是前提,如果没有前面讲的基本功,我们学习《信心铭》往往会落在语句上,就像打水漂一样不沉底。我们必须要养成实在严格的用心...

    冯学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4364549.html
  • 佛教哲学简论

    只有与解脱有关的知识才是必要的,可以说是解脱论优先于知识论。释迦牟尼的学说未提及本体论,他提出“十四”(是分别,即对十四个问题不加分别),对宇宙是常还是无常、宇宙是有边...、逻辑严密为特色的佛家哲学。   一、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将事物分成有情与无情两种,有情指有生命的事物,无情指生命的存在,但其划分方法与时下不同,草木一类植物在佛教看来属于无情。佛教之所以将...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664608.html
  • 周叔迦:佛说灌佛经疏

    名、句、文身为教体。如《发智论》云“十二部经以何为性?答:名身、句身、文身次第住”等。二、或以音声为教体。以声善故,是佛教体,名等,是教作用。又《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等。三、或以说...苦交煎,欲令人天现生永离众难、后世永绝三涂,故说此经。八、兴净福故。谓人天乐欲,起诸贪染,与过患俱,招众罪悔,欲令彼修诸福德,毕竟至于佛道,有退堕,故说此经。九、顺机感故。谓如来以平等理智,增上愿力...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1764627.html
  • 佛学之真理论

    善、不善、,或谓生、灭,或谓缘生,或谓过去、未来、现在,或谓有为,或谓无为,或谓此世,或谓他世,或谓日月,或复谓为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所求、所得意随寻伺,最后乃至或谓涅槃。如是等类是诸世间共了...佛学之真理论  一切学说,一切宗教,皆以求知真理,或竟以指示真理为职志。然而真能得见真理者仍寡。每每人各一义,家各一说,互相冲突矛盾互相破斥诤讼,所谓一元多元,唯心唯物,本体现象,一神多神,泛神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4764660.html
  • 王恩洋:佛学通释(3)

    ,其量为极大;b,b,,b”及c,c,,c”等为不善,为,其量极小;则X之答数当然为正。设其善恶之量适成反比,则X之数当为负数。等此类推,若更求其复杂之数,虽巧历弗能算。洋非数学家,全是外行,特就...而后聚说纷纭,要皆由于性体一多之义未明,是以各执一是。设明佛法种子功能差别,现法习气体类无边,善恶心心所色各有自种之义,则一切异义皆迎刃而解矣。  注三:按意乐与果有相顺者有不顺者,有必藉方便而...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2964816.html
  • 王恩洋:《佛学通释》上卷(3)

    ,其量极小;则x之答数当然为正。设  其善恶之量适成反比,则x之数当为负数。等此类推,若更求  其复杂之数,虽巧历弗能算。洋非数学家,全是外行,特就常  识所知,仅述之如此。若夫欲以数学之理应用...明佛法种子功能差别,现法习气体类无边,善恶心心所色各有自种之义,则一切异义皆迎刃而解矣。  注三:按意乐与果有相顺者有不顺者,有必藉方便而始成者有不藉方便果已成者。有方便意乐俱善者有俱不善者、有...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81864967.html
  •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

    的有漏诸法(都是苦谛,但非集谛)。  辛四、确定谛数   问:为什么确定谛数为四?  答:因为有思择能力的人在(见行的)取舍上,肯定分为正、负两面,而这两面又肯定各有因果关系。《声闻地》也说:“...字性空,空中无色,受、想、行、识;离色亦空,离受想行识亦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何以故?舍利弗!但有名字故,谓为菩提;但有名字故,谓为菩萨;但有名字故,...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03465005.html